渭南运管处2005年行业管理成效显著
来源:
发表日期:2006-03-03 00:00:00
点击量:3249
2005年,渭南运管处坚持以市场培育和结构调整为中心,管育并举,稳步推进,运输市场呈现健康发展局面。
一是借鉴蒲城现场会经验,继续加大农村客运班线和农村文明示范班线建设力度,以富平“C”型班线和澄城县城至王家洼班线为样板,2005年新增农村客运班线8条。全市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91%。正在建设的市级农村客运文明示范班线13条。二是面对市场油价不断上涨的局面,根据省局安排,及时展开客运票价调整工作,实际测量公路里程与客车等级评定划分同步进行,运用自主研制的公路票价管理软件,如期完成了客运票价的调整工作。三是以货运信息中心为依托,把我市及周边地区、毗临省近千户货运信息配载部纳入信息物流网,扩大了信息中心覆盖面。该中心已收集、发布各类物流信息100余万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近2亿元。受省交通厅的委托,信息中心完成了全省交通信息系统建设试点任务,经科技部西安科技信息研究所检查认证,其物流信息与车辆资质认证及卫星定位系统的有机结合等六项技术和功能为全国首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建设荣获了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依靠市场配置运输资源,全市着力发展了大、专、特及厢式运输,优化货运运力结构。到去年底,全市大型重型货运车辆达到2061辆,危险货运专用车辆达到234辆,仅2005年就新增货运车辆200余台,均创历年新高。四是完善站场布局,合理设置站点。按照“前站后所”的模式,建成了乡镇客运站11个,正在建设11个;已建成招呼站90个,在建38个。五是建成渭南运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了市处科室之间、市处与县(市、区)之间管理业务的网络化。按照“注重现实,面向未来,突出重点,统筹规划”的原则,编制了全市道路运输发展“十一五”规划。六是五个部令宣传工作扎实有效。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工具,采取举办培训班,出动宣传车,在办公场所、客货源集散地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提纲等形式,向社会各界特别是运输业户进行了广泛宣传,使规定在经营业户和从业人员中家喻户晓。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