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辖区内小岭工业区厂矿企业集中,运输量大,经营业户为经济利益驱动,超载运输现象时有发生,对公路路产破坏严重,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柞水县人民政府为了从源头上杜绝县境内特别是S307线小岭段超限超载现象,教育和引导企业与各运输业主遵守公路运输超限超载的各项规定,促使企业与各运输业主规范运输、安全运输,更好地保护路产,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成立了小岭工业区装载源头超限超载治理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细的治理方案:
一是明确工作职责。县交通局和小岭工业区管委会负责处理日常业务,协调各职能部门工作;县公路段负责小岭工业区区域内干线公路路面治超,查验货物装载记录单,检查和堵截超限车辆,定期向小岭工业区装载源头超限超载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反馈信息;县公安局负责流动检测的安全保卫工作,及时打击聚众闹事、恶意闯站以及蓄意扰乱流动检测工作程序等非法行为;县交警大队负责流动治超卸货点的车辆拦截及大西沟路段的车辆保畅工作;县运管所负责派员进驻小岭工业区,按照与小岭工业区各矿产企业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严把源头装载关,发放货物装载记录单,对记入黑名单的车辆进行处理;小岭工业区各矿产企业与承运人签订合法装载合同,收取违约保证金,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根据运量,配足运力并做好车辆业主的教育管理工作。
二是严格工作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源头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发挥职能作用,明确具体工作人员,落实工作责任,采取综合措施,密切配合、联手工作,完成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加大宣传力度,县广播、电视等媒体及小岭工业区管委会要通过电视、广播和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做好源头治超工作的宣传工作,要通过跟踪采访报道,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教育,提高执法水平;县交通、公路、公安、交警等部门要抽调业务骨干参加治超执法工作,配备必需的设备;执勤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做好应急保障预案,维护正常交通运输秩序;公安部门要建立应急机制,安排警力,及时处理在源头治理超限超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聚众闹事、车辆集结、冲卡、堵塞交通和黑社会性质的威胁等突发性事件,维护公路交通、治安秩序,确保社会稳定;各部门要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紧密配合,密切协作,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小岭工业区装载源头超限超载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将对各单位治理工作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发现治理工作不力,放纵超限超载运输的,根据管理职责进行追查。属于企业责任的,由矿管部门按照行业管理制度对企业进行处罚,运管部门没收其保证金;属于运输车主责任的没收保证金后,由运管所吊销其运输许可证,取消运输资格;属于各职能部门责任的县政府将按照相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三是制定具体工作内容。实行运政管理人员派驻制, 安排人员进驻小岭工业区各矿产企业,严格检查,对超载车辆实行劝返、堵截等措施,坚决制止超限超载车上路。县运管所与小岭工业区各矿产企业签订装载源头超限超载治理责任合同书,收取企业保证金,作为对企业的强制约束。小岭工业区各矿产企业与各运输业主逐一签订合法装载运输合同,每年收取违约保证金,对运输车辆实行强制约束;发现运输车辆第一次超限超载的予以警告,第二次超限超载的罚没其保证金,第三次超限超载的交由运管部门取消其营运资质。矿区所有运输车辆情况由小岭工业区各矿产企业根据运输车车牌号、轴型等详细情况,造册登记审核盖章后交运政、交警和公路管理部门。企业对出厂车辆进行登记,发放货物装载记录单,记录单一式两份,一份由运政部门进行保存,一份随车携带,以供流动检查站检查。矿区所有运输车辆划定统一停放区域,不得占用公路乱停乱放。小岭工业区各矿产企业要在2个月内调整运力,使企业进入良性运输。所有运输车辆上路行驶必需严格执行超限超载核定标准,车货总质量二轴车20吨、三轴车30吨、四轴车40吨、五轴车50吨、六轴车及六轴以上车辆不得超过55吨,装载物不得超出标准车厢、不得抛洒污染公路路面。严禁非法改装车辆,对于非法改装车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予以滞留,并通知相关单位按有关程序实施拆解处理。同时,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对运输车主及驾驶员的宣传教育,形成人人支持治超、个人遵纪守法的良好局面。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辖区内源头超载超限运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