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网,在这里交汇;经济,在这里腾飞;梦想在这里实现。去年,对于韩城交通运输事业来说,可谓硕果累累。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改变,一座座高架桥、立交桥拔地而起,一条条宽广的道路在蓝天白云下向远方延伸……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韩城人文底蕴丰厚,重工企业林立,东与华北平原接壤,是名符其实的陕西东大门。然而,路网欠发达,却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此,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实施108国道改造工程、西禹高速龙门工业园互通式立交工程,打通肠梗阻,增强发展后劲。
大思路成就大转变,在过去的一年,韩城交通运输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诸多不利因素,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紧急围绕“发展现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的行业理念,在全市构建以城区为中枢,以高速公路、国道为主轴、以县乡公路为脉络的三级交通网络体系,形成了“外畅内通”的交通大格局,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铺就了一条快速腾飞的跑道。
“交通圈”就是“经济圈”,立体交通为韩城对外开放敞开了大门。韩城交通运输人抢抓计划单列试点千载难逢机遇,打好“出境大通道”交通建设攻坚战,努力变交通节点为枢纽,坚持把加快交通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向打破交通瓶颈发起总攻。西禹高速龙门工业园互通式立交工程是全市人民梦寐以求的项目,在经历了长期的争项审批后,终于开工建设。该工程路基宽度28米,设平交与龙门滨河大道相接,主线为双向四车道。对向分离车道匝道路基宽度18.5米,采用A型单喇叭方案与西禹高速公路相接,概算总投资1.3亿元,于2014年9月28日建成通车。这条道路有效改变了龙门工业园区运输条件,极大改善了周边环境,方便了沿线企业和群众出行,年实现经济社会效益1500万元,其中,为企业减轻负担约1000万元,对园区招商引资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提升和拉动作用。同时,108国道韩城段交通压力也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缓解。
路为产业而修,铺设大通道打通发展主动脉。108国道二期项目便是生动的写照。作为市重点工程之一,它承载了全市人民的一个美好夙愿——生活在城区,工作在园区。全长20.711公里、概算总投资7亿元的108国道二期改建项目,系省市交通重点建设项目。目前,桥梁工程全部完成,路面底基层、基层以及沥青路面下面层和中面层铺筑完成,上面层完成10.5公里,整个工程已完成建设任务,实现通车。它的建设,将园区和城区完美地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园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工作在园区,生活在城区的美好愿望。
路若城乡动脉,吐纳之间生活力,路若没修好,谈何活力,更无法打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空间?为此,县乡公路改建工程、旅游路建设项目、农村公路维修等工程一一拉开帷幕。乡雷路全长10公里,概算投资1065万元,已完工;上花路全长5公里,概算投资746万元,已完工;韩宜路全长20公里,概算投资2581万元,主体工程完工。农村公路维修工程完成计划投资481.16万元,铺筑计沥青路面18680平方米、热沥青罩面20900平方米、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设2319平方米、浆砌片石挡墙1475立方米、混凝土水沟910米、混凝土路肩7600米;路网改造工程完成计划投资305万元,砌筑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8288米、钢筋混凝土示警桩112根、单柱式标志牌34块;桥涵、安保工程完成计划投资205万元,安装管涵6处59米、砌筑防撞墙540米、绿化8000米、新建标志牌64块;通村道路完善工程完成计划投资205万元,加宽道路12条17.77公里、增设水沟4400米、增设错车台14处、砌筑防撞墙160米、安装示警桩226根;水毁修复工程完成投资320万元,修复韩宜、大韩、乡雷、芝东4条县道和芝黄、西南、夏英、西官4条乡道,1条乔子玄至马山村道等水毁道路......
一条条公路、一座座桥梁的建成,无不彰显市委、市政府为民谋福祉的不便初衷,更体现了韩城交通运输人逆势进取,迎难而上,“加速度”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的执着和魄力,为实现“四通八达”、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付出了可贵的劳动,群山之间、河流之上,留下了纵横交错的通途。新常态下的交通运输人紧盯市委、市政府“跻身全国百强,建成区域中心”和交通“三年百亿”建设区域交通中心的宏伟目标,顺势而为,大气谋政,高点定位,以大项目促进大投资,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启动实施S221乡宁至宜川沿黄路、薛峰至猴山路、大韩、乡雷2条县乡公路的改建、韩城城区高速出口改扩建;做好一级汽车客运站建设和省道304延伸线(韩城市西环线)、龙门至芝川黄河旅游路、108国道三期、108国道禹门口黄河公路大桥项目的争取;力争西安至韩城、北京至韩城动车、西安至韩城旅游观光专列开通、支线机场建设,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和作风继续谱写韩城交通更加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