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路为伴二十载
------------------ ---记汉滨公路段火石岩道班班长王大军事迹
来源:安康公路局
发表日期:2015-04-27 22:28:02
点击量:621

 

题记:时间在流逝,万物在改变,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精神与信念。

      小雨一直淅沥沥地下着,王大军披着雨衣走出门,停在道班院子里的那辆翻斗车已锈损得厉害,他用手摇柄摇了几次,翻斗车才“突突突”地响起来,其他道工也跟着出了门,一同前往塌方路段。
      这里是巴山深处,与瀛湖接壤,四周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云雾萦绕,一片迷蒙。S207线安(康)岚(皋)二级公路犹如一条深色玉带蜿蜒其中,这是重要旅游线路,安康公路管理局汉滨公路段火石岩道班承担着K25+300-K44+80019.5公里公路的养护任务,该班有8名职工,王大军任班长。
      王大军和道工们来到一拐弯处,内侧水沟被10余方塌落的泥石块堵塞得满满的,王大军时而用铲子铲,时而用铁镐挖,不一会儿便大汗淋漓。由于养护路段是新修公路,山体边坡不稳定,一场大雨过后,辖区路段总会有10-20处小型塌方,这一周他们又得起早贪黑地忙,对此,王大军早就习以为常。
                                                                           
(一)
      与路结缘、与路为伴,扎根基层、诚实履职,王大军在坚持中坚守、在坚守中奉献,无怨无悔地诠释着公路行业的责任与担当。

      王大军今年40岁,20年来一直从事公路养护工作,任道班班长已15年。汉滨公路段陕西营道班、县河道班、火石岩道班的路段上,都深深印着王大军弯腰忙碌的身影。

      笔者见到王大军的时候,他正在清理塌方,他没有过多的言语,但总有一脸的微笑。他说:“我喜欢干这行,一直干下去,好好干,干好它。”采访期间他始终没有放下手里的铁铲。他告诉笔者说:“这是一条旅游路,养路是我的使命,只要有车从我养管的路上走,我就得让它漂漂亮亮、畅通无阻,养路让我充实,让我自豪,我闲不住!”。二十年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95年,正值青春年少的王大军,从省交通技校毕业,子承父业,接过老父亲那把溜光顺滑的铁铲来到汉滨公路段陕西营道班,穿上桔红色的标志服,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养路工,那一年他正好20岁。
头脑灵活、爱钻研的他虚心向师傅们学习,苦练内功,不断实践,不到半年,他就成为养护一线的“行家里手”。

      当时的恒紫路由于等级低,坡陡弯长,山洪频发,路坏了修,修了坏,到处坑坑洼洼,路面损坏严重,王大军心里着急,同事说:“山路就这样,没办法。”王大军却干劲十足,他积极协助当时的班长制定养护标准,划段到人,定责到人,自己负责的路段距离最远,路况也差。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一段时间之后,路况有了明显好转,陕西营道班也逐渐成为了汉滨公路段先进道班。 

      2000年,年仅25岁的王大军被任命为陕西营道班班长,他主动担负起全路段巡查的任务,仔细检查标志是否齐全,桥梁排水孔是否通畅,路面有没有碎石或破损,路容是否清洁。

      在同事眼中,王大军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上班期间,他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加班最多休假最少的那一位;工作当中,他是组织有序、技术最好、效率最高的那一位;在工作会上,他是情况掌握最详实、分析问题最准确的那一位……

      有人劝他:“你也不多拿一分钱,何必操哪么多心?。”他回答:“养路的时间长了,老觉得路是自家的一样,我放心不下,常来看看,心里踏实!”

                                                                              (二)
       常常加班加点,常常主动承担节假日的值班工作。王大军以惊人的毅力承担着大量繁重的养护工作。

2005年腊月三十,汉滨境内普降大雪,省道310线恒紫路陕西营路段路面结冰严重,车辆拥堵,班长王大军主动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拿着扫帚、铁铲奔赴到作业点上撒盐融雪,铲除积冰。寒风呼啸,天寒地冻,王大军双手被冻裂了,工业盐水浸入裂口,钻心地疼,他全然不管不顾,结束后,他泡了一碗方便面就当团年饭了。

在县河道班任班长期间,王大军针对辖区运输建筑材料车辆多,抛撒污染路面现象严重的实际情况,一面组织道工加班加点加大清扫频次和力度;一面积极与汉滨公路段联系,协调流动检测车和清扫车对污染严重的黄洋河路段组织联合执法力量开展公路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减少抛撒,降低道班工人的劳动强度,身为一班之长的王大军可谓是费尽心思、想尽办法,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与砖厂、建筑工地老板取得联系,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说公路上抛撒的危害和安全常识,却不得不忍受讽刺、冷淡、甚至侮辱。有一次,为说服一工地老板,他直到晚上九点才回家,又累又饿、满腹委屈的他在回家路上却摔伤了……就这样,他没有落泪,没有气馁,也没有失望。第二天,他依然奋战在工作第一线。

2015年45日,正值清明节。省道207线火石岩路段38K+400m出现大面积塌方,长约30延米,方量达1500立方米,干线交通中断。接到消息后,班长王大军立即组织道班全体道工紧急集结,奔赴塌方地点,与汉滨段干部职工一起迅速启动抢险应急预案,一方面安放警示标志,疏导交通,一方面组织人员、车辆和机械清理塌方,经过8个小时奋战,直到16时,道路被疏通了。为了保护路面,在清理了大部分塌方体后,大型机械撤离,剩下的塌方由王大军带领道班工人用翻斗车一车车往外倒。塌方发生后,他们没有停歇过,人均每天清理土石方4-5立方米。

“下雨的时候,别人往屋里躲,我们养路工却要往外跑。因为山区公路雨季易发生泥石流、塌方、落石等险情,必须不间断巡路才能及时发现,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避险。”王大军说,这是每一个养路工的责任。

王大军从事公路养护工作20年,始终工作在最艰苦的公路养护一线,他熟悉自己养护的路就像熟悉自己的身体,爱护公路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他用最简单的劳动工具,在艰苦的环境中养护出最好的路。

他不图名、不图利,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养路人,就图路好走。”一语道出了他的心声。

                      (三)

无尽的路沿洒满了王大军的辛勤汗水,绵绵山路记录着他经历的惊险与艰难。
2006年的夏季的一天,汉滨境内突降暴雨,陕西营道班辖区遭遇塌方,王大军第一时间出现在抢通道路的第一线,在恢复通车的过程中,突然山上滚落的石块砸到了正在劳作王大军,正中右腿,当时右膝盖就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到当地的卫生所整整缝了10余针。

2009年6月的一天,王大军和工友刘存好正在县河道班祁家沟路段清理塌方和整理水沟,突然遭遇公路上方泥石流,经验丰富的王大军大声提醒工友刘存好,“快跑!要塌方了。”王大军猛地把他往外面推了一把。他们刚到安全的地方,只听到“轰”的一声沉闷的巨响,刚才工作的地方发生了塌方,王大军的安全帽被石子打落在地。回忆往事,王大军仍心有余悸,直到现在,在塌方路段工作时,王大军还有不小的心里障碍,常常感到头晕目眩,即便这样,他也没有离开养护第一线。

2013年8月的一天,由于连降暴雨,火石岩檀木垭路段山体滑坡,部分道路被泥石流覆盖,两棵碗口粗的行道树“斜卧”在公路中间,两边运输车辆堵成长龙。司机们正着急时,只见王大军和他的工友匆匆赶来,大雨如注,他们开始了艰难的抢通工作,几个人通力合作,砍的砍,铲的铲,搬的搬,王大军脚下一滑,左腿撞在一块大石头上,鲜血顿时淌了出来。工友纷纷劝他去诊所包扎一下,他摆摆手,只是用裤角把伤口扎紧,继续干活。一块泥浆裹着的大石头横在路中央,王大军搬了几下都搬不动,他干脆单腿跪地,两手用劲,将大石头一点一点掀到路边。
路通了,过往车辆一辆一辆开了过去,大雨中,王大军一行人还在继续清理泥土、石块。

后来才知道,那天他的衬衣湿透了,伤口也感染了,身患高血压多年的他,血压竟然串升至180毫米汞柱,他服下了两粒降压药,简单清洗了一下伤口,第二天依然准时出现在养护作业面。

“你有多少次经历过如此危险的事?”王大军翻开自己的记事本,像是在努力回忆着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那一年2次,这一年3次……这些年来,像王大军列举的突发事故,他和他的工友们曾先后经历近30次。

                                         (四)

巴山无言、质朴、坚毅,王大军为人,也如这厚重的大山一样。

王大军在单位是好班长、好职工,在家里,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他无疑是“不称职的”。他心里总有一丝对父母、对妻子、对子女的亏欠和自责。他常常说:既然干上了公路养路这一行,我就别无选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公路养护上,把对家人的爱却深深的埋在了心里。自从担任道班班长以来,他就很少参加同学聚会,很少陪妻子去逛街购物,没有参加过一次儿子的家长会,更没有接送过儿子上学。8岁的儿子最大的心愿是让爸爸妈妈陪他去西安玩一两天,但他多次“失言”,直到现在也没有兑现这简单的“承诺”。

2004年7月,王大军的老父亲被查出身患癌症,而此时王大军养护的路段正在修补坑槽,他安排好父亲住院后又返回了工地。父亲生病的半年里,王大军没请过一天假、没耽误过一天的工作,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了新婚不久的前妻,前妻实在无法忍受嫁给一个在单位安家,常常不能回自己家的男人,毅然决然离他而去。2005年初的一天,王大军依旧在路上,电话响起,当他赶到病床前,却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眼。每当想起这些事,这个七尺男儿,眼眶红润,喉咙哽咽,柔肠寸断,说不话来……

再婚后的王大军,依然没有改正他的“缺点”。儿子的出生,给全家带来了惊喜。有一天深夜,孩子严重感冒,持续高烧达39.5度,王大军在道班值班,妻子一个人没有办法,挨到天亮才把孩子送往医院,后来一检查,孩子送诊太晚,患上了腺样体肥大,这种疾病可能导致孩子器官衰竭、大脑缺氧。为了给孩子治病,王大军多方联系并决定到西安一家医院做手术,那段时间正值主汛期,王大军把手术前期治疗、准备和陪护工作全“托付”给了妻子,手术前一天晚上,王大军才连夜赶到西安。第二天早上,儿子刚刚做完手术,麻醉尚未完全苏醒,王大军就含泪踏上回安康的班车,风尘仆仆赶到了水毁现场,带领一线职工开展抢险工作……

20年公路为伴,当问起王大军有没有委屈,他又是憨憨一笑,“说没有委屈那是假的,当加班加点清完的地段因为下雨又塌方时,当不听从管制公告的车辆从冒雨抢通的道路上飞快驶过溅得我们满身泥浆时,心里总是有些委屈,可是,当看到养管的路段干净、平整,看到一辆辆汽车从我们养管的路上安全通过,就会觉得这些委屈都是值得的。”

“养路就是他生活的全部意义。一天不上路就急得慌,他的生命已与路融为一体。”汉滨公路段监察室主任李晓明评价王大军时如是说。                    

                          (五)
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把他的全部思想和感情融入到他所从事的事业中去,为多数人谋利益,服务于社会。王大军正是把生命中的一切都拿来为他的公路养护事业服务。

20年来,从青春年少到中年沧桑,他熟悉干线公路的一草一木、一坑一石;

20年来,他巡查辖区公路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2圈半,磨破150双胶鞋,铲卷30把铁铲,用秃800把扫帚……

20年来,他荣获荣誉无数,多次被评为局段两级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20143月,王大军被评选为安康市第三届“安康好人”;11月,再次被评选为首届“陕西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20154月,王大军被团市委命名为“安康好青年”。

20年来,王大军凭着忠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路为伴,以路为业,以班为家,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养路工作的艰辛和快乐,诠释着养路人的奉献与付出,把简单的工作做到不简单,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不平凡,用实际行动忠实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展示出安康公路人的崇高境界。





Copyright © 2019 陕西省公路局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021号

地址:西安市含光路110号 邮编:710068 电话:88408404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