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经验交流
来源:农村公路处
发表日期:2022-07-20 19:08:34
点击量:1004

2020年以来,西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资金保障、政府考核”两大主题,坚持以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是注重典型经验借鉴。2020年8月,市政府领导带领交通、财政等部门和区县政府负责同志,赴成都、湖州市等地学习农村公路管养保障、资金筹措等经验做法。通过学习,解决了西安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为改革实践提供了方法借鉴和经验遵循。

二是首创养护资金补助标准。2019年3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明确市与区县共担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的标准,二级以上农村公路和县、乡、村道每年每公里分别不低于3万元和1.5万元、9千元、3千元,高出省定标准50%,助推农村公路由单一管养向综合管养转变。

三是差异化分担养护资金。市政府科学设置市与区县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分担比例,对财政困难的蓝田、周至县,市、县按7:3比例分担,其他区县按5:5、3:7差异化分担,为改革试点资金保障机制建设工作提供了“西安模板”。

四是强化建养资金保障。按照养护工程省补标准,即县、乡、村道每年每公里分别补助1.5万元、6千元和1千元,市财政按50%纳入预算并足额配套。同时,按照省、市、区县3:3:4的比例要求,市财政足额落实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补助资金,并纳入预算。最近三年,市财政累计补助7000余万元,有效减轻了区县配套资金压力。

五是创新管养体系。2021年,市政府印发《全面推行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办法》,建立市、县、镇、村四级“路长制”,健全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治理”公路管理体系。建立市级联席会议制度,涉农区县全部成立领导小组,健全规章制度,压实属地责任,推动形成了机构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

六是完善政府绩效考核。2022年,市政府印发《全面推行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办法及考核办法》,把“四好农村路”建设和“路长制”纳入市、区县、镇街目标责任考核,每半年组织一次考核。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绩效考核,每季度由市交通局、市财政局联合组织考核,督促区县政府及时、足额落实日常养护配套资金。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2年多的试点,西安市建立了一套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创新了一套农村公路管养模式,提升了全市农村公路质量水平,试点工作成果丰硕。

一是以改革试点为契机,农村公路网络不断完善。最近两年,累计投入12亿元,新改建、完善农村公路300公里,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2007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等级公路里程覆盖率97.28%,居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水平。

二是依托“路长制”,农村公路管养形成合力。农村公路发展赢得更多支持,环境更为宽松,形成市、县、镇、村多方发力局面,实现了农村公路管养由交通部门行业行为向政府行为的转变。

三是以“两个纳入”为抓手,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机制,实现县乡公路日常性养护,通村公路常态化养护,路面技术状况、路况水平和服务能力逐年提升。2021年,全市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达到85.5%,位居全省前列。

四是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去年,西安市荣获“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8个涉农区县中,2个创建为全国示范县,7个创建为省级示范县。

西安市虽然在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农村公路在“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方面投入资金还不多,促进农村公路管养方式转型升级、降本增效还需加大力度;农村公路管养信息化系统不完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

Copyright © 2019 陕西省公路局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021号

地址:西安市含光路110号 邮编:710068 电话:88408404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