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沟通陕西南北的黄金通道,西延高速的保畅工作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西延分公司始终将保畅工作放在首位,加大养护投入,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的综合治理,不断提高道路保畅能力。
统计数字显示,西延高速的保畅难点在铜川至黄陵段,而其中蒿庄梁隧道(k732+910)—川口互通式立交桥(k765+650)往西安方向,是主要的事故多发路段。该路段长约30多公里,刚好位于关中平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为连续长大下坡。
通过调研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车流量大。以金锁关—宜君交调观测区为例,今年8月份当量数(按小客车折算)为3.77万辆/日,车流量趋于饱和,同时货车比重占到了76.7%,大型货车又占到货车总量的74.0%。2、路况复杂。该路段与以北的黄延、延靖等高速公路,与以南的西铜公路相比,路况要复杂得多,许多外地的驾驶员不了解路况,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和充分准备,遇到突发情况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3、普遍超速。由于属于山区高速,该路段设计时速为60 km / h,而在实际行驶中,小车时速一般在100-120km/h,大车时速在80-100km/h,易造成车辆制动不及时或刹车失灵。4、疲劳驾驶。行使该路段的许多是长途货运车,驾驶员长时间驾车易引起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遇突发事件反应慢。5、恶劣天气。出现雨、雪、雾天气时,路面湿滑、视线较差,易引发交通事故。尤其是陕北地区冰雪期长,每年的十月份到来年的三、四月份,气温较低,路面易结冰,下坡路段刹车困难,而到夏季,车辆长时间下坡行驶,刹车功能降低。6、其它原因。部分货车行驶时,存在超车道与行车道相互交替、长时占用超车道、跨中线行驶、下坡强行超车等行为。同时,由于没有应急抢救车道,救援车辆、人员不能及时到达事故现场,经常需要逆行、绕行,从而延长了救援时间。而由于运输能源、危化品车辆较多,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几率比较大,救援难度大,抢通时间长,对道路设施的损坏也比较严重。
综合各种因素,该路段的保畅难度非常大,西延分公司结合实际,从预防事故发生和事故发生后快速反应两方面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保畅效果。
一是改善路况。创新工艺,对罗圈梁隧道路面进行抗滑处理,通过刻槽提高路面抗滑系数,有效降低了事故率;k755+300处路面超高不足,车辆速度过快时,因转弯离心力,易使车辆冲出路面,为此对超高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事故率明显降低。
二是优化交通标志。在下坡、弯道增设大型门架式警告标志6处,提前告知驾驶员前方特殊路线信息;为降低车辆速度,在下坡段增设震荡标线29处,提醒驾驶人员减速慢行;增设太阳能爆闪灯37个,夜间警示驾驶人员谨慎驾驶;同时,在弯道处增设视线诱导标志,调整立柱反光膜为迎车45度角,近期,还将进一步增设警示标志12块,增强警示效果。
三是加强道路巡查。实行路政巡查奖惩管理办法,调动巡查人员积极性和责任心,在事故高发季节、时段增加巡查力度,及时清理路面杂物,封补铁丝网开口,防止行人、牲畜进入高速公路,特别是夜间巡查,确保巡查记录填写不断档。在阴雨天气、节日期间,铜川路政中队专门抽调一个巡查班在蒿庄梁隧道入口处定点执勤,提醒驾驶人员小心驾驶。
四是强化联勤保畅机制。加强信息沟通,路警建立长期的路况信息共享制度,发生交通事故后,相互告知,迅速到达现场管制交通,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同时在各收费站、沿线电子情报板发布最新路况信息,提醒车辆提前择路绕行,减轻事故路段的交通压力;配合交警在宜君服务区设立强制降温点,要求货车进入降温池降温,避免下坡车辆长时间制动导致刹车失灵;路警联合开展打击“超速、超载、超限”活动,在危险下坡路段增设车辆测速装置,严厉整治车辆长时间占用超车道、骑线行驶、下坡强行超车等违法行为,不断优化行车环境;加强与120急救、119火警的联系,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保畅、保平安的任务。
五是加强疏导分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总结、提炼,不断增强保畅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保畅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为了提高分流能力,西延分公司在蒿庄梁隧道入口处设置了交通管制点,遇到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利用高音喇叭发布路况信息,维持交通秩序;为了便于采取分流措施,在宜君收费站匝道设置了分流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单幅双向分流、就近收费站分流、间断分流和双向交通封闭四种分流方式,保证道路畅通。
通过以上措施,西延分公司克服重重困难,使该路段的交通事故率不断下降,今年以来,该路段交通事故的数量明显减少,事故程度也大幅降低,未发生有人员伤亡的重特大事故,未导致交通长时间拥堵。近期,西延分公司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将与交警部门联合开展大型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宣传展板、设立宣传咨询台、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培养司乘人员遵守交规行车的意识,解释该路段通行不畅的原因,争取司乘人员及更大范围内群众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