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告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开展全省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等四个专项活动的通知
来源:办公室
发表日期:2009-08-18 00:00:00
点击量:843
咸阳、宝鸡、延安、榆林交通局,厅质监站,省高速集团,省交通集团,宝汉公司、厅外资办:
为适应我省高速公路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的形势,实现高速公路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进一步落实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省厅决定组织开展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活动、高速公路隧道排水系统排查治理专项活动、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坡)专项整治活动、高速公路改性沥青质量监控专项活动四个专项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活动在厅加快公路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分别成立各专项活动领导小组。现将4个活动实施方案予以印发,并对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专项活动组织机构
1、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组   长:胡保存
副组长:薛生高  乔怀玉
成   员:芦  军  程道虎  张 毅 王东锋  孙己龙
2、高速公路隧道排水系统排查治理专项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万振江
副组长:薛生高  王春英  乔怀玉
成  员:芦  军  高振鑫  程道虎  张  毅  王东锋
3、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坡)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白应贤
副组长:薛生高   乔怀玉
成  员:伍石生   张  毅   董  鑫  李剑平
4、高速公路改性沥青质量监控专项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魏培斌
副组长:伍石生 乔怀玉
成  员:彭  帝 程道虎 顾仲飞  孙己龙 李  娜
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质监站。
二、此次活动以我省重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载体,由厅加快领导小组对活动进行领导部署和检查考核。厅质监站具体组织,全面负责专项活动的责任落实、检查、指导、督促等工作;各项目法人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所辖项目专项活动的方案制定、实施和监管工作;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各项目专项活动的实施。
省厅将对此次活动进行总体评估,结果纳入对项目法人单位及项目的年度目标考核。对活动组织不力,工作开展不认真、走过场、敷衍了事,整治无实效的单位实行质量一票否决,省厅并予以通报。
附件: 1、陕西省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2、陕西省高速公路隧道排水系统排查治理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3、陕西省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坡)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4、陕西省高速公路改性沥青质量监控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二○○九年六月八日
附件1
陕西省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交质监发〔2009〕174号)文件,为了在新一轮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及时发现并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保证和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促进全省高速公路混凝土工程质量水平整体提高,省交通运输厅决定开展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活动。活动主要针对我省正在进行路基桥隧施工的建设项目,重点治理内容为混凝土工程管理通病、施工工艺通病和实体质量通病等。通过此次专项活动总结出当前我省桥隧工程混凝土出现的各种质量通病及相应的治理措施,形成一批有效的控制工艺和工法,并加以大力推广,形成长效机制。
一、治理目标
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2、杜绝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3、公路工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4、高墩混凝土受力钢筋连接工艺和连接质量得到严格控制。
5、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6、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厚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7、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
二、活动主体及典型示范项目
参与本次活动的建设项目:宝平、西铜、潼西、神府、西宝、渭蒲、西蓝商、安毛川、十天(安康东段)、十天(安康西段)、十天(汉中东段)、榆绥、延志吴、咸旬。
典型示范项目:西安至铜川高速公路、西蓝商高速公路。每个在建公路项目确定一个合同段作为本项目的典型示范标段,抓点带面,做好引导。
省高速集团和交通集团要认真领导好所辖典型示范项目的活动开展,使其真正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三、实施方案
本活动实施时间为2009年6月~2010年12月,分四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质量通病自查阶段(2009年6月~9月)。各建设项目对照本次活动重点治理内容结合项目自身特点,进行全面排查,找出并统计本项目存在的混凝土质量通病。
2、第二阶段:治理措施制定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2月)。根据第一阶段排查出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的措施和方案。
3、第三阶段:治理措施现场落实阶段(2010年3月-7月)。对发现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按照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整改到位,通病治理取得效果。
4、第四阶段:经验总结阶段(2010年8月-12月)。各项目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及预防措施,完成混凝土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报告,法人单位统一上报,领导小组最终形成全省混凝土通病治理总报告,整理出一系列成熟的工艺、工法,以便进行全省推广应用,形成长效机制。
四、重点治理内容
1、管理通病
(1)质量责任不明确,工作划分不细致,逐级要求落实不到位;
(2)试验室操作不规范,管理粗放;
(3)设计及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
(4)内业资料不真实、不合理;
2、施工工艺通病
(1)原材料存放、保管不规范,保护措施不到位,钢筋(钢绞线)锈蚀严重;
(2)钢筋间距不合格,焊接质量差,波纹管固定不牢固;
(3)模板平整度差,除漏浆措施不到位,校正不及时;
(4)混凝土拌和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格、计量不准确;
(5)混凝土运输时间长,影响拌合时间、拌合质量;
(6)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合理,振捣不及时、不规范;
(7)养生措施不到位,养生效果不好,尤其是预制梁、高墩、悬浇梁;
(8)预应力钢绞线绞丝、不编束,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实;
(9)混凝土外观差,出现蜂窝麻面、露筋、修补、跑模等现象。
3、实体质量通病
(1)原材料实测指标:钢材、水泥、集料。
(2)桥梁工程实测指标:混凝土强度(包括离散性)、钢筋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尺寸。
(3)隧道工程实测指标:衬砌混凝土强度、厚度、平整度、空洞。
(4)混凝土裂缝宽度。
五、有关要求
1、各项目根据各自工程特点,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落实“三级管理单位”责任,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及时总结和交流治理经验,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
2、注重勘察设计水平质量,深入勘察、优化设计,使设计切合工程实际,便于实施,安全可行。设计单位要加强现场服务和技术交底工作,特别是涉及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的交底。
附件2
陕西省高速公路隧道排水系统排查治理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针对我省部分已通车项目隧道出现渗水、涌水及支护水压过大等现象,以及部分在建项目对隧道排水系统重视程度不够、监管力度不足、施工不规范、精细化程度不高、施工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为保证我省高速公路隧道排水系统施工质量和运营后的安全,省厅决定开展高速公路隧道排水系统排查治理专项活动。
一、专项活动的目标
严格隧道施工规范,优化隧道防排水系统设计,规范隧道防排水系统施工工艺,加强通车后隧道排水系统的检查和维护,保证隧道排水系统完好性和有效性,达到隧道不漏、不渗、不滴,排水畅通,支护不承担设计以外的水压,保证我省隧道运营安全。
二、活动时间和排查范围
本次活动从2009年6月开始,时间为一年,分排查、整治、总结三个阶段,包括近三年通车项目和在建项目的所有隧道。
三、活动内容
1、地质勘探深度不足,隧道排水系统设计粗糙,造成施工困难,甚至出现排水系统不完善、不合理,造成先天缺陷。
2、隧道排水系统施工监管不到位,把关不严,施工随意性大,引发质量问题。
3、隧道排水系统施工工艺不规范,措施不尽合理,检查、验收不严,施工质量较差,造成质量隐患。
4、通车项目隧道检查重视不足,排水系统养护、清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排水不畅或堵塞现象。
5、通车后暴露出来的设计施工遗留问题,未能及时完善和彻底解决。
四、活动要求
1、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单位对本项目专项活动具体负责,针对本项目特点,制定详细的专项活动实施方案,组建专门机构,专人负责,明确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单位责任,并落实到人,明确各方工作内容、责任和要求,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
2、本次活动,无论是在建项目还是通车项目,各参建单位和运营管理单位都应高度重视,投入足够精力开展好这次活动,做到逐一排查,逐一治理,不留隐患。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措施,并形成长效机制。
五、具体措施
1、在建项目要创新设计理念,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1)推行精细化施工标准,如对防水板固定的总数量、固定方式、焊接办法等要作出具体要求。
(2)不断细化设计方案,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如对环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中心水沟等构造设计。总结出一到两套成熟的标准设计图,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使用。
(3)始终坚持动态设计理念,尽可能提供排水计算书。
2、做好施工准备工作,严格设计核查,进一步完善、优化设计。加强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技术交底一定要落实到一线施作人员。
3、编制隧道排水系统施工工艺操作手册或指南。
(1)调整防水板固定密度和所谓铺挂松弛度。建议拱部与边墙的固定点采用同样的密度,注重凹洼设置固定点,强调防水板与壁面的密贴程度。
(2)对于预留洞室的防水板铺设要强调按洞室形状剪裁铺挂。
(3)纵向排水管安装前要求施作基座,要求纵向排水管平直顺坡,并50米进行试水检验。
(4)包裹纵向排水管的防水板下端应置于基座内固定,上端应固定在壁面上,上下两端应密切、顺直、牢固。
(5)横向排水管应保证与中心排水沟畅通。
(6)中心排水沟安置要求平直、顺坡,并做试水检验。
4、加强施工精细化管理,层层落实责任,科学组织施工,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关键工艺应严格规范施工,杜绝不按设计施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行为,做好过程中的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隐患。
5、通车项目的隧道一定要加强养护工作,明确责任,勤检查,勤清理,对已经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排水系统使用效果良好。
六、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全面排查(6月-7月)
以现场踏勘、核查设计、查找问题为主,逐项目、逐隧道进行排查。各建设管理单位进行动员部署,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面排查,7月31日完成排查,并将结果汇总后上报厅质监站。
2、第二阶段:落实治理(8月-2010年4月)
以补充地勘、完善设计、解决问题为主,逐一治理排查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各项目建设法人单位、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单位根据第一阶段排查情况,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必要时聘请有关专家,针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并督促认真落实,使排查专项活动取得实效。
3、第三阶段:总结提高(2010年5月)
以总结、评估、责任追究、形成长效机制为主,各项目法人单位和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单位,认真总结活动,验收治理结果,进行评价奖罚,总结成功经验,并提出专项活动总结报告,2010年5月底前报省厅。
附件3
陕西省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坡)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为适应我省新一轮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形势,吸取近年来高边坡设计、施工的经验和教训,重点解决目前存在勘察深度不够、设计理念禁锢、设计方案不尽合理、治理措施单一、与沿线景观不协调、施工质量不高、病害较多、抗灾能力低等问题,全面提升高速公路总体品质,省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坡)专项整治活动。
一、整治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 “六个树立、六个坚持”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强化建设管理,构建长效机制。高边坡(滑坡)治理要突出安全性和耐久性,确保边坡安全稳定,杜绝发生边坡坍塌,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二、整治范围
全省所有在建高速公路项目高达20米以上路堑高边坡,包括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边坡,以及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地段边坡、隧道边仰坡、桥头边坡等。
三、整治主要内容
(一)工程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往往当作附属工程,出现质量安全管理漏洞。
(二)地质勘察深度不够,勘察手段单一,地勘报告错误较多。
(三) 路线设计方案优化深度不足,高填深挖缺少与桥隧方案的比选,采用了本可优化取消的高边坡工程。
(四)高边坡、滑坡稳定性评价结果准确性差。
(五)对高边坡(滑坡)地下水影响重视不够,综合排水系统不完善。
(六)过多采用锚索、锚杆防护方案,或锚索、锚杆防腐措施不到位,造成过早腐蚀损坏,边坡失稳。
(七)防护措施不尽合理,圬工混凝土或浆砌工程过多,防护形式单一,防护效果差,工程病害多,与周围景观不协调。
(八)设计方案未能提供工程监测、安全生产等专项施工方案。动态设计理念不强,不能根据地质条件变化及时完善设计。
(九) 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现场管理粗放,施工不规范,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易埋下边坡安全隐患。
四、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整治责任
1、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机构负责本项目高边坡(滑坡)专项整治工作。组建专门机构、专人负责,明确设计单位负责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对施工阶段的项目还要明确施工、监理单位的负责人,明确参建各方工作内容、责任和要求。针对工程特点,制定详细的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认真组织部署整治工作,并及时上报工作情况。
2、本次活动目的重在通过活动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坡治理的设计、施工以及管理水平。为确保治理效果,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项目,设计单位要主动投入足够的精力开展好整治工作。对在建项目在项目法人的统一组织下积极开展高边坡(滑坡)专项整治活动,管理、施工、监理、检测、设计等单位高度重视,做到逐一排查绝不遗漏,发现一处,整治一处,坚决不留隐患。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要形成设计质量要点和施工标准工法。
3、严格执行质量终身制。在通车运营后,凡因高边坡坍塌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二)创新设计理念,优化设计方案
1、路线设计应尽量合理选用线位、合理确定纵平横指标,避免高填深挖。当路堑挖深超过30m时,与隧道方案比较并优先采用隧道方案;当路堤填高超过20m时,与桥梁方案比较并优先采用高架桥方案。
2、高边坡设计、滑坡治理要坚持区别对待,采用多种手段综合勘察,勘察范围应涉及可能影响边坡稳定的区域,地勘深度一定要满足工程要求。
3、选用合理高边坡防护以及滑坡治理方案措施,确保治理后边坡和滑坡安全可靠、耐久性好。以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相结合的治理措施为优。
4、设计单位必须提交合理的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注意事项,以及详细的设计文件及地勘资料。
(三)科学管理,精细化施工,保证整治质量和效果
1、高边坡施工、滑坡治理要作为关键性工程。施工前准备阶段设计单位要给施工单位技术交底。施工单位专人负责,施工开挖过程中随时进行地质核查,并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附录B或设计要求对边坡稳(滑坡)定性进行施工监测。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提出书面意见,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研究,对原设计及时进行校核、修改和补充。
2、加强施工精细化管理,建设单位要督促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照批复的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对涉及高边坡工程质量、安全和耐久性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
3、加强高边坡开挖控制,确保开挖后边坡坡面平整,石质边坡开挖必须采用光面、预裂爆破技术。凡是有防护的挖方边坡,开挖均应按照自上而下,边挖边护的工序组织施工,特别是风化泥页岩、千枚岩或膨胀土边坡开挖后,更要及时护砌封闭,做好排水设施,防止坍塌。
五、实施步骤
(一) 第一阶段:全面排查(6月10日-30日)
以现场踏勘、核查设计、查找问题为主,逐一排查高边坡(滑坡)质量安全隐患。各项目法人进行动员部署,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面排查,完成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坡)专项整治情况汇总表(见附表)相关内容。同时,设有高边坡(滑坡)的各建设项目要确定不同类型高边坡(滑坡)整治典型示范工程,每条高速公路至少确定1处。6月30日前将实施方案和纳入整治范围的项目及高边坡工程(注明典型示范工程)汇总后报厅质监站。
(二)第二阶段:整治落实(7月1日-10月31日)
以补充地勘、完善设计、解决问题为主,逐一整治高边坡(滑坡)质量安全隐患。建设管理机构根据第一阶段排查情况,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必要时邀请专家,针对各个高边坡(滑坡)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高边坡(滑坡)变桥、隧方案或具体的治理防护措施,并督促认真落实。整治落实后,完成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坡)专项整治情况汇总表(见附表)。
(三)第三阶段:经验总结(11月)
各项目法人(建设管理机构)认真总结整治活动,验收整治结果,进行评价奖罚,对整治效果差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并提出专项整治工作报告,于10月25日前报厅质监站。

附表
高速公路高边坡(滑坡)专项整治情况汇总表
建设项目:                           项目法人:                      第页  共 页
序号
桩号位置
高边坡描述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方案
存在问题
整治意见
备注
描述长、高、地质状况等
注典型示范工程等
项目法人负责人:         建设管理机构负责人:           设计负责人:             施工负责人:           监理负责人:
注:设计阶段高速公路未明确建设管理机构、施工、监理单位不签字。

附件4
陕西省高速公路改性沥青质量监控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省高速公路在中、上面层使用了SBS改性沥青,但由于改性沥青质量控制指标宽泛,SBS掺量难以检测,造成改性沥青质量不稳定,加之碎石、砂等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格,使改性沥青路面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提高改性沥青路面质量,增加路面耐久性,切实把好原材料质量关,省厅决定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开展以SBS改性沥青为主的路面原材料质量监控专项活动。
一、治理活动总体安排
(一)治理目标
通过开展以改性沥青为主的路面原材料质量监控专项活动,提出改性沥青质量控制标准和改性剂含量测试方法,改进路面铺筑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提高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防止沥青路面早期损害,确保我省高速公路“三年无病害,设计使用年限内不大修”的质量目标。
(二)活动内容
本次治理活动时间从2009年6月10日开始至2011年12月10日结束,历时2年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查阶段(2009年6月10日~8月10日)。各项目法人组织召集改性沥青供应商、项目管理处、设计科研单位及专家进行研讨,总结改性沥青加工经验和存在问题,根据各个项目的特点制定治理方案和措施,汇总后上报省厅,并完成改性沥青质量监控专线活动调查表(见附表1)。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09年8月11日~2011年9月10日)。对近三年(重点是去年)通车项目进行改性沥青质量回头望,总结经验。按照研讨会提出的治理措施,对改性沥青进行专项治理;对SBS改性沥青质量指标和改性剂掺量测试方法进行研究,组织专家对改性沥青生产厂家进行考察,并及时向省厅上报改性沥青质量监控专项活动有关情况和总结报告,同时完成改性沥青质量监控专项活动汇总表(见附表2)。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2011年9月11日~12月10日)。通过本次活动总结,提出改性沥青质量控制标准和改性剂掺量测试方法,提出成熟的工艺、工法,便于推广应用,形成长效机制,并向省内推荐国内优秀的改性沥青生产供应厂家。
二、主要控制措施及治理要点
(一)基质沥青质量控制
用于SBS改性的基质沥青应满足现行规范A级90#沥青技术指标要求。进场时,留样备份,并进行四组样分别检测,如出现质量波动,便于在供应过程中以此备份样与质量波动样进行对比分析。各项目应按照规范要求的频率和指标对基质沥青质量进行抽检,确保基质沥青质量符合要求。
(二)改性沥青质量控制
1、SBS掺量确定
根据改性沥青的性能要求及基质沥青的特点,通过配比试验确定改性剂的种类、型号及掺量,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提供相应的改性沥青配比试验报告,作为改性过程的重要控制依据。同时,在改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SBS掺量,对改性后的沥青,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SBS含量检测,保证SBS的掺量不少于要求。
2、改性沥青的加工
改性沥青现场加工中温度设定、溶涨、研磨、发育工艺及时间,应严格按照规范规程要求进行控制(特别是现场改性沥青的单位),并对每一批改性完成的沥青进行质量检测。并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工地生产情况,如改性沥青存放时间较长,使用前须取样进行常规性能验证检测,检测结果完全符合规范要求时,方可使用。
(2)改性设备一般应用胶体磨,并且将加工过程中溶涨、研磨、发育等工艺流程的时间进行明示,各环节工作温度应在监控室实时显示。
(3)加大对改性沥青性能指标的抽检频率,重点检测135℃运动粘度、针入度、软化点、延度、针入度比等关键指标。
(4)制定统一的生产及质量记录表格,当班操作手认真填写记录,并对每天的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消除质量隐患。
3、设备管理
(1)设备操作人员须经过严格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2)制定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加工现场应将操作步骤挂牌明示。
(3)开工前例行检查关键的仪表,如计量表、温度计、流量表等,每天停机后进行例行检查和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排除,确保设备随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三)改性沥青的质量控制强制要求
1、人员和技术要求
(1)改性沥青厂家和施工单位必须在试验室配备2名有相关资质、能够承担改性沥青检测任务的试验人员,同时中心试验室或监理单位派驻现场人员,对改性沥青的生产进行全程监控。
(2)各项目管理处、中心实验室应加大对改性厂家改性沥青的抽检和外委试验频率,质量评定时须包括改性剂掺量检测内容。
2、设备要求
(1)存储罐数量应保证改性设备维修时满负荷正常施工的要求,并配备搅拌设施。
(2)改性厂家和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中心试验室必须配备下列检测仪器:沥青软化点仪、低温延度仪、针入度仪、旋转粘度仪、电子天平(200g和2000g)、冰箱、干燥箱、旋转薄膜烘箱、电热煲、小型改性沥青剪切机和荧光显微镜等,以上设备需要的辅助试验设施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对应配备齐全。
3、改性沥青指标要求
各建设项目在现行规范要求指标基础上,可通过SBS配合比试验,适当提高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初步建议提高和增加的最低技术指标要求:
(1)软化点TR&B:不小于75℃(克拉玛依改性沥青除外);
(2)135℃运动粘度(Pa·s):不小于1.8,不大于3.0;
(3)软化点衰减(160℃,4小时):不大于5%;
(4)SBS改性剂掺量:不小于4.0%(内掺),其它改性剂根据试验确定;
(5)改性剂颗粒粒径:不大于5 。
三、有关要求
1、各项目法人应按照省厅要求,必须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沥青质量监控专项活动的组织安排,及时上报实施方案、治理情况和总结报告,切实推动质量监控专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确保治理效果。
2、针对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的治理情况,省厅将组织专家对改性沥青专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3、各项目可根据自身情况,可委托改性沥青研究单位对基质沥青进行配方与试验,提出适合本项目改性沥青最佳配方与指标方案的可行性建议。
4、全省范围内树立高速公路典型示范项目和示范标段。对达不到要求的改性厂家,将予以清场,对信誉良好、质量优秀的改性厂家进行推荐。

附表1
改性沥青质量监控专线活动调查表
建设项目:             项目法人:            建设项目负责人:                   年    月    日
标段
施工单位名称
路面结构形式
使用改性沥青部位
改性沥
青数量
(t)
基质沥青品牌
改性剂
型号
沥青改性生产商
沥青改性
生产工艺
流程
生产能力储备能力
施工单位拌合设备型号及生产能力
试验室
改性沥青质量标准
备注
试验室
建设情况
主要可以
试验指标
注:1、生产工艺需要注明各个工艺工程的时间;
2、工地试验室需要填写所能完成的试验项目。
附表2
改性沥青质量监控专项活动汇总表
建设项目:             项目法人:            建设项目负责人:                   年    月    日
标段
施工单位名称
存在问题
治理措施
治理情况
SBS改性沥青
质量控制指标
典型示范工程
须填写好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Copyright © 2019 陕西省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测鉴定站 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09021号

地址:西安市唐延路6号 邮编:710075 电话:029-88869237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